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019年北京市地下管井鼠类和蜚蠊侵害状况调查
李秋红, 刘美德, 周小洁, 付学锋, 刘婷, 张勇, 佟颖
摘要324)      PDF (551KB)(949)   
目的 研究北京市地下管井中鼠类和蜚蠊的侵害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选取100个街道,在每个街道随机选取50个地下管井进行监测,共监测4次。鼠密度监测采用盗食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目测法。使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监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全市地下管井鼠类盗食率平均值为1.06%,蜚蠊阳性率平均值为0.04%。朝阳和海淀区监测到的鼠类阳性管井数量最多,均为28个,顺义区监测到的最少为2个。共监测到7个蜚蠊阳性管井,主要分布在丰台、西城和东城区,分别为3、3和1个。城区的管井鼠类盗食率普遍高于郊区。鼠类阳性管井最多的是污水井,占46.92%,其次是电力井和其他类型管井,分别占26.07%和12.79%。蜚蠊阳性管井主要是污水井、雨水井和电力井。 结论 北京市地下管井均有不同程度的鼠类侵害情况,城区地下管井的鼠类侵害普遍高于郊区。个别行政区的地下管井有蜚蠊侵害。对地下管井的鼠类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同时也应关注地下管井蜚蠊的侵害情况。
2021, 32 (2): 165-16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09
绿篱滞留喷洒对蚊虫防制效果的初步研究
周小洁, 张勇, 阎婷, 李静, 刘美德, 付学锋, 李秋红, 刘婷, 佟颖, 曾晓芃
摘要430)      PDF (828KB)(808)   
目的 探索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绿篱上滞留喷洒对蚊虫的防制效果。 方法 2015年8月13日启动试验,持续进行1个月,选择自然条件和蚊虫密度一致的对照区、试验区共2个区域进行研究。在试验区采用低容量喷雾对绿篱叶片(重点是叶片背面)进行滞留喷洒,并采用CO 2诱蚊灯法对施药前后成蚊密度进行持续监测,用相对密度下降率(%)来评价防制效果。 结果 对试验区绿篱进行滞留喷洒处理后,与对照区相比,处理后2周内蚊虫相对密度下降率均>80%,处理后第3、4周相对密度下降率均>70%。上述研究在同一地点于2017年8月中旬的重复结果与2015年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结论 基于对环境安全和蚊虫可持续控制的考虑,配合环境治理措施,在适宜的应用环境和条件下,采用合理的药剂和剂型规范地对绿篱进行滞留喷洒,对较高密度成蚊能持续发挥较好的控制效果。
2019, 30 (6): 653-65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13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蚊虫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关系的研究
刘美德, 张勇, 张洪江, 佟颖, 刘婷, 李秋红, 周小洁, 付学锋, 田彦林, 钱坤, 葛军旗, 曾晓芃
摘要317)      PDF (1349KB)(79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蚊虫刺叮率行为动态,并分析刺叮率与蚊虫灯诱法密度关系。 方法 于2013年7-9月间运用人诱停落法与CO 2诱蚊灯法对蚊虫的刺叮率和种群密度进行动态监测;应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蚊虫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基于CO 2诱蚊灯法蚊虫密度预测蚊虫刺叮率的线性模型。 结果 北京市蚊虫群落中淡色库蚊仍为优势种,三带喙库蚊次之;7-9月间,蚊虫刺叮率连续上升,而诱蚊灯密度在8月有1个低谷;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在7和9月存在线性回归模型关系,而8月蚊虫的刺叮率与诱蚊灯密度无相关关系。 结论 诱蚊灯密度与蚊虫刺叮率密切相关,北京地区蚊虫群落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淡色库蚊种群密度与该区域内人群受蚊虫叮咬概率显著相关。
2019, 30 (6): 630-63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08
有害生物防治业在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防制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
付学锋, 田彦林, 钱坤, 张勇, 刘婷, 佟颖, 曾晓芃
摘要1094)      PDF (937KB)(1853)   

目的 介绍有害生物防治业(PCO)如何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制,为日后国内大型保障活动提供病媒生物防制经验。方法 对PCO企业进行筛选招标,对中标企业进行培训与演练,并对其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结果 PCO企业全面参与奥运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理想效果。结论 探讨出一种由政府出资,卫生行政部门对PCO企业进行管理、组织、协调、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对其进行培训及技术指导,并制定各类技术方案;PCO企业进行实施的大型活动保障模式。

2011, 22 (3): 286-288.
对食饵法、鼠夹法监测结果影响因子的初步探讨
付学锋1,田彦林1,张洪江2,曾晓芃1
摘要2158)      PDF (557KB)(1389)   

【摘要】 目的 对食饵法、鼠夹法等监测方法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监测方法的准确度。方法 利用粉迹法的特性,与食饵法、鼠夹法配合使用,对以上2种方法的影响因子进行独立分析。结果 食饵法监测失败的区域占53%,说明红薯的引诱力不强致使敏感度较低;鼠夹法、粉迹法成功监测的区域分别为8%和67%,说明鼠夹法敏感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鼠对鼠夹有较强的新物反应。结论 影响鼠密度监测结果的因素较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监测器具对鼠的新物排斥反应;(2)食饵对鼠群的引诱力;(3)环境中食物的丰富度;(4)监测器具的灵敏度;(5)监测点的位置,另外还有些干扰因子。逐一对影响因子进行独立分析,有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度。

2009, 20 (6): 519-521.
关于《鼠害防制操作规程·农村》的编写
施大钊1,王登1,付学锋2,彭渤3,辛正4
摘要1335)      PDF (365KB)(986)   


【摘要】 《鼠害防制操作规程·农村》(《规程》)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卫生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部分内容。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确定编写的基本内容,并强调适用于农村控制鼠类的技术,如布放毒饵盒、建立防鼠设施、清除鼠类滋生环境等措施。现就《规程》的编写意义、编写原则、工作过程以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2009, 20 (5): 485-487.
北京奥运会绿色家园媒体村病媒生物综合防制策略
付学锋1,乔富宇2,段玮1,钱坤1,张勇1,田彦林1,刘婷1,曾晓芃1
摘要1217)      PDF (386KB)(1016)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奥运会绿色家园媒体村病媒生物所采取的综合防制策略,总结在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中病媒生物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方法 采用孳生地治理先行,化学防制为主,物理防制、环境防制为辅的综合防制策略。结果 随机调查超过80%的人员选择未见或少见蚊、蝇、鼠、蜚蠊等病媒生物,奥运会期间,绿色家园媒体村蚊、蝇密度大幅降低, 平均蚊密度18.5只/(台·2 h), 平均蝇密度29.4只/(笼·d), 略高于其他核心区; 蜚蠊密度、 鼠密度均为0。结论 以“明确组织机构,职责落实到人”为管理模式,以“绿色家园内外的孳生地进行统一、彻底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制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2009, 20 (3): 226-22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
曾晓芃, 付学锋, 张勇, 钱坤, 刘婷, 佟颖, 马彦
摘要1269)      PDF (409KB)(1198)   

【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预测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指数,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带来的危害,避免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风险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级。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经验分析法、头脑风暴及专家咨询法等确定风险类别,形成风险列表;然后,通过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综合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并为风险排序提供统一的标准。结果 北京奥运会期间存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造成骚扰的危险。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叮咬、骚扰等)及影响观瞻和环境卫生情况很可能发生,咬坏电缆、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则比较罕见;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可归纳为:咬坏电缆、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为中等危害,叮咬、骚扰和影响观瞻、环境卫生情况危害则较小。结论 通过科学地识别和评估病媒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全面监测、综合防制、科学用药、组建应急队伍和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确保实现北京奥运会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的控制目标。

2009, 20 (2): 98-101,113.
2006-2008年北京市奥运场馆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钱坤, 韩玉华, 薛素琴, 田彦林, 张勇, 刘婷, 付学锋, 曾晓芃
摘要1346)      PDF (517KB)(1021)   

【摘要】 目的 通过连续3年对北京市奥运场馆的主要病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了解奥运场馆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2008年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奥运场馆蚊虫的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96.94%;蝇类的优势种为麻蝇亚科蝇类,占捕获蝇类总数的46.13%;鼠的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鼠类总数的63.30%;蜚蠊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在奥运场馆仅捕到该种。2008年与2006年、2007年相比,主要病媒生物密度显著下降,在奥运会期间均处于低密度水平,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57%和89.26%,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69.88%和81.63%,鼠密度下降率为100%,蜚蠊密度下降率为99.98%。结论 北京市针对奥运会开展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使得2008年奥运会期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大幅度下降,实现了确保奥运会不受病媒生物危害影响的控制目标。

2009, 20 (1): 31-33.
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点及周边蚊虫孳生情况调查及应对策略
付学锋1;李玉梅1;张文增2; 周素梅3; 蔡伟1; 王云波4; 赵显峰5; 沈壮1; 曾晓芃1
摘要1361)      PDF (174KB)(724)   
目的 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点及周边环境蚊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方法 在对河流、稻田的大型水体进行蚊幼虫密度调查时,采用幼虫勺捕法;对下水管线、草坪、竹林、树林等环境进行蚊幼虫调查时,采用小型容器检查法;对灾民安置点内蚊虫叮咬情况进行调查时,采用问询法。结果 随着夏季的来临,蚊虫密度逐渐增加,尤其在稻田内,蚊幼虫密度增长迅速。5月29日体育馆东侧稻田蚊幼虫密度指数为0.028条/勺,6月7日的密度指数为1.830条/勺,9 d时间密度指数增长了64倍。结论 用综合防制方法对蚊虫进行防制,对九洲体育馆及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消灭、控制蚊虫孳生地。
采用鼠饵盒法调查鼠密度的初步探讨
付学锋1,2;张洪江3;张建军1;田彦林2;曾晓芃2;施大钊1
摘要834)      PDF (194KB)(576)   
目的 对原有食饵法进行改进,创建新的鼠饵盒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鼠密度较高的试验场所内,长期观察鼠类对饵料的取食情况,测定鼠饵盒阳性数及鼠饵失重量。结果 在鼠密度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鼠饵盒阳性率及日均失重量线性相关,符合逻辑斯蒂曲线,60d左右达到最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长期连续对某一地区的鼠密度进行监测。
居美20%微胶囊剂对蜚蠊杀灭及滞留效果的观察
付学锋1,.2;于传江3;曾晓芃1
摘要1038)      PDF (174KB)(691)   
目的 了解居美20%微胶囊剂(Empire20)灭蠊实际应用效果,探讨毒死蜱类药剂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蜚蠊密度较高的饭店(A1)、餐馆(A2)和糕点制售点(A3)各1个,将20%微胶囊剂分别稀释100、50倍,在施药前、后,采用粘捕法分别测定试验区及对照区(A1选择洗碗间,A2、A3均选择售卖间)的蜚蠊密度,并作持效观察。结果 在A1、A2试验区施用居美20%微胶囊剂,杀灭及滞留效果均较差,施药30d后较施药前相对密度分别仅下降12.7%和5.6%,效果不显著;在A3试验区施用,滞留期可达10d左右,基本达到实际使用要求。结论 滞留性药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环境状况,避免药剂被无效冲刷,使药剂在环境中能得到较好的保留,以取得更好的药效。
毒饵、胶饵对德国小蠊适口性与药效相关性的研究
付学锋1,2;薛素琴2;于传江3;曾晓芃2;施大钊1
摘要1274)      PDF (1289KB)(603)   
目的探讨毒饵、胶饵对德国小蠊的适口性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将毒饵、胶饵在自然条件下放置0、15、30d,测定德国小蠊对其适口性,根据国标,计算LT 50及72h死亡率,并对适口性与药效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毒饵、胶饵在自然条件下放置0、15、30d对德国小蠊的适口性与药效均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提高毒饵、胶饵对德国小蠊的适口性及在自然条件下提高胶饵的保水性、防腐性等有助于提高灭效。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曾晓芃;薛素琴;付学锋
摘要1205)      PDF (118KB)(681)   
目的对德国小蠊两种常用抗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方法在抗性系数(RR)上的差异,为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抗性检测方法提供帮助。方法分别参照WHO和Atkinson等(1991)及Zhai等(1992)的方法。结果用药膜法测定KT 50,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6.93、13.85和5.60倍;而用点滴法测定LD 50,德国小蠊对上述3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2.17、64.32和27.03倍。可见,用点滴法比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要高出3.20倍、4.64倍和4.83倍。结论点滴法较药膜法更为灵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德国小蠊的实际抗性水平,而药膜法相对简单易行,适于现场抗性检测。
必扑杀蟑饵剂连锁灭蟑效果观察
付学锋;薛素琴;田彦林;韩玉华
摘要829)      PDF (76KB)(653)   
目的观察连锁杀蟑饵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连锁灭蟑效果,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参照国标测试饵剂药效方法。利用试虫的“有毒”粪便、“有毒”虫尸,作为下一步实验试虫的食物,分别测试若虫、成虫的连锁实验,并测试有、无外源食物竞争情况下的连锁作用。结果必扑杀蟑饵剂药效达到国标B级标准,在无外源食物竞争情况下,对若虫、成虫显示出良好连续杀灭效果,但若有外源食物竞争,则这一效果明显下降。结论连锁杀蟑饵剂有连锁灭蟑效果。